2025-03-19 11:19:30
精选答案
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,科举最后级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。
隋场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土科目。唐亦设此科,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,中试者皆称进士。唐武则天长安二年(702年)始置武举制度。宋代大部分时间的科举内容与唐代分别不大。元代的科举不再分科,专以进土科取土,并指定教材,模式变得死板。明、清时,贡土经殿试后,及第者皆赐出身,称进士。且分为三甲:一甲3人,赐进土及第,分别称状元、榜眼、探花;二甲赐进士出身,三甲赐同进士出身。
1901年清政府废武举制,1905年停止科举。到此,近1300年的科举制度宣告结束。自隋唐至清末,大约考取进士162450人,武进士2万余人,状元近千人。其中,明清两代先后举行进士考试201科,取中进士51624人。据有关学者统计,隋唐五代共录进士6000多人,宋约50000多人,辽、西夏、金约3000多人,元朝共录取进士1139人,明朝约24595人,清朝约录26849人。
2025-03-19 11:19:30
其他答案
古代科举,一人得中,乃是举整个宗族之力才能办到的事情。
科举三年开科一次,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,也就产生出700多名状元、近11万名进士。
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,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。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,如唐代的贺知章、王勃、宋之问、王昌龄
2025-03-19 11:19:30
其他答案
粗略估计,整个清代举人总数约在20-30万。
据查,清代全国一共建立了二十三个省,其中内地十八省为沿袭旧制或以旧制为基础,其余在边境并为清末所置。据统计,每次乡试每个省大约100-200个举人。
据此推断,每次全国举人总数大约3000-4000人。清朝共历经十二帝,统治全国268年。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,即使除外恩科等情况,大约80次以上(90次)。
2025-03-19 11:19:30
其他答案
古代科举,一人得中,乃是举整个宗族之力才能办到的事情。
科举三年开科一次,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,也就产生出700多名状元、近11万名进士。
古代科举考试从宋朝开始就是三年一次,由于科举考试还分为不同的级别,有乡试、会试和殿试,所以科举考试举行的时间也各不相同,一般乡试是在秋季举行,而会试是在乡试结束后第二年春天举行,殿试紧随其后。
